通功易事

通功易事,汉语成语,拼音是 tōng gōng yì shì ,解释为分工合作,互通有无,拿多余的换没有的。出自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。

读音

tōng gōng yì shì

同音词

组成

基本解释

分工合作,互通有无,拿多余的换没有的。

详细解释

  • 【解释】:分工合作,互通有无,拿多余的换没有的。
  • 【出自】: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子不通功易事,以羡补不足,则农有余粟,女有余布。”
  • 【示例】:于是~,择其公且贤者,立而为之君。
    ◎严复《辟韩》
  • 【语法】:联合式;作谓语;含褒义

词典解释

通功易事-汉语大词典

通功易事谓人各有业,互通有无。
●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子不通功易事,以羡补不足,则农有余粟,女有余布。”
●梁启超《论国家思想》:“故自其内界言之,则太平之时,通功易事,分业相助,必非能以一身而备百工也。”亦作“通工易事”。
●清魏源《默觚下·治篇十四》:“车马之驰驱,衣裳之曳娄,酒食鼓瑟之愉乐,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,泽及三族。”

通功易事-中华成语大词典

通功易事
【拼音】:tōng gōng yì shì
解释
分工合作,互通有无,拿多余的换没有的。
出处
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子不通功易事,以羡补不足,则农有余粟,女有余布。”
示例
于是~,择其公且贤者,立而为之君。 ★严复《辟韩》
近义词
通工易事
反义词
语法
作谓语;指分工合作

出处

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子不通功易事,以羡补不足,则农有余粟,女有余布。”

成语故事

造句

成语接龙

组词

近义词

tōng gōng yì shì

1、[通工易事]tōng gōng yì shì

分工合作,互通有无,拿多余的换没有的。同“通功易事”。

反义词

热门汉语

大家都在问